2025年4月11~13日,羊城四月珠江潮涌,大医至善第四届中外卵巢癌学术大会如期在广州召开。本届会议吸引了美、英、加拿大等国际专家及香港地区在内的三百余位中国学者共聚一堂,围绕卵巢癌诊疗难点、痛点及新进展进行深度思想碰撞。值此盛会之际,《肿瘤瞭望》特邀大会执行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何善阳教授接受专访。现整理访谈精要,以飨读者。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2025年4月11~13日,羊城四月珠江潮涌,大医至善第四届中外卵巢癌学术大会如期在广州召开。本届会议吸引了美、英、加拿大等国际专家及香港地区在内的三百余位中国学者共聚一堂,围绕卵巢癌诊疗难点、痛点及新进展进行深度思想碰撞。值此盛会之际,《肿瘤瞭望》特邀大会执行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何善阳教授接受专访。现整理访谈精要,以飨读者。
何善阳教授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妇产科兼妇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精准医学会妇科主任委员
广东省基医层药学会妇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妇科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院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医师协会妇科肿瘤学卵巢癌全程管理学组长
广东省生育力保护学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预防医学宫颈癌防治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
第三届羊城好医生/岭南名医
肿瘤瞭望:大湾区中外卵巢癌学术大会已经成为备受业内关注的品牌学术会议。您作为四届大会的执行主席,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会议创办的背景及发展历程?
何善阳教授:大湾区中外卵巢癌学术大会历经四届风雨,承载着妇科肿瘤学者的热爱。我坚信,唯有对学术的赤诚之心,才能支撑这个学术交流平台持续发展。从今年的第四届到之后的第五届、第六届甚至第十届,直到我们这一代退居二线,我相信也会有后来的青年学者接续薪火。
构建这一学术平台的初衷,源于改善卵巢癌预后的迫切需求。卵巢癌虽发病率不及宫颈癌等妇科肿瘤,却因其极高死亡率成为妇科肿瘤领域的攻坚重点。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经济热土上,我们更需直面卵巢癌诊疗规范化建设的挑战。通过持续的学术交流,我们不仅要与国外顶尖专家对话,更要加深团队间的沟通协作;通过培训与经验共享,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念转化为规范化诊疗的切实行动。热爱、执着、规范和创新是我们始终秉承的宗旨。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大湾区既有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的区位优势,也有责任为全国卵巢癌防治探索新路径。我们期待通过这个平台,汇聚全球智慧,建立符合中国患者特征的诊疗规范,降低大湾区乃至全国妇女的疾病负担。当今中国已站在世界舞台中央,在卵巢癌领域我们同样要有引领发展的决心,由追光向发光、放光迈进,未来当更多国际同行开始学习中国经验、当我们的学术成果成为全球诊疗的重要参考时,这便是对这个平台价值的最好诠释。
肿瘤瞭望:您在本次大会上作了《PARP抑制剂从机制到未来》的报告,能否请您分享PARP抑制剂为卵巢癌治疗带来了哪些改变?
何善阳教授:我认为PARP抑制剂的问世在卵巢癌治疗领域中是划时代的事件。在传统"手术+化疗"模式面临高复发困境的背景下,PARP抑制剂重塑了治疗格局:从单纯依赖手术和化疗的模式,升级为包含维持治疗在内的全程管理策略。临床数据显示,尤其在BRCA基因突变患者群体中,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较传统方案延长达42.2个月,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卵巢癌治疗迈入精准医学时代。
肿瘤瞭望:目前PARP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哪些挑战?未来可以通过哪些研究方向突破这些瓶颈?
何善阳教授:PARP抑制剂虽开创了卵巢癌治疗新纪元,但其应用仍存在局限性。当前第一代PARP抑制剂存在两大问题:其一,该类药物目前主要适用于BRCA基因突变及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阳性患者,而HRD阴性群体尚未获得明确获益。即便在BRCA突变患者中,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其二,血液学毒性(如贫血、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长期用药依从性。
正因如此,第二代高选择性PARP抑制剂展现出独特优势,在维持抗肿瘤活性的同时显著降低血液毒性,这种"高效低毒"特性正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药物特征。对于HRD阴性患者的治疗策略创新,目前的探索路径是通过人工改造诱导"BRCAness"表型,使HRD阴性肿瘤获得类似HRD阳性的分子特征,从而创造PARP抑制剂的治疗机会,为全人群带来更多获益。